党建风采
学习重要回信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对学校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高瞻远瞩、指引方向,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为福州学院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福州学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深感振奋、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不负期望,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天大福州力量。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海燕: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瞻远瞩,定向领航,既体现了对天津大学的亲切关怀,也彰显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回信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二是要立足学院发展实际,聚焦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化教学科研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产教融合、构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着力打造从原始创新、概念验证,到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再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副院长杨福玲: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天津大学历史与贡献的充分肯定,也为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福州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教学科研改革,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着力破解制约国家、地方及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创新实践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学院将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重点推动一批契合福建省、福州市发展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深入践行“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委员、综合部主管王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的高度肯定,更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回信精神上来,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一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强化管理服务枢纽作用,优化工作流程,落实首问负责制,做好科研后勤保障;二是要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学习宣传工作落地见效,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营造“学回信、见行动、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将学习回信精神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党代会部署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天大力量。

2024级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王雅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科技创新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新时代为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机遇,也赋予了我们更加重大的时代责任。我们要持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勇于直面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探索未知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要高度重视团队合作与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助力科技进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勇于创新,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青春和智慧,在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科研答卷。

2024级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冯润萍: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我深受触动、倍感责任重大。回信中对高校师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博士生指明了奋斗方向。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亟需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支撑,作为身处科研一线的博士生,我们更应勇担时代责任,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摒弃浮躁,深耕专业,加强基础研究,勇于探索未知,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破解“卡脖子”难题贡献智慧。我们既要提升学术水平,更要涵养家国情怀,不断锤炼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注入青春动能。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成员持续深入学习回信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与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2025级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生周梦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是对全体天大人的巨大鼓舞和深切鞭策,信中提出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等要求,为我们的科研学习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工科研究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必须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无论是从事城乡规划、新材料研发还是环境工程,都不能局限于书本理论,而应主动思考其如何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等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明确,要敢于向基础研究的深水区探索,在实验设计中追求数据的极致严谨,在工艺优化中攻坚核心难题,把“科技攻关”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研究环节中。我将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将回信精神内化为我们的科研准则,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为魂,把论文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成长为能担重任的卓越工程师,用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生王尚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通过深入学习,我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博士生党员,我们这一代人正是承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的关键一代。我们要把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真正思考研究能否服务国家战略、能否突破关键技术。二是要践行校训,以“实事求是”精神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天津大学的校训是我们科研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做学问,坚守学术诚信底线,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