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9月15日上午,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福州专项)2025年学生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以下简称福州学院)召开。天津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所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导师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就2025年福州专项协同培养、学生管理、导师合作等有关事宜展开深度研讨,共同为推进联合研究生院高质量建设凝聚共识、谋划路径。

会上,福州学院党委书记李静松首先总结了2024年各参建高校在联合培养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为进一步深化参建高校合作、提升联合培养质量的三点思路:一是破解“专项不专”问题,确保联合培养规模稳定与培养方向精准聚焦;二是深化共建高校“产教融合”协同机制,主动对标企业产业需求,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深度衔接;三是强化学生日常管理的服务保障,建立常态化需求响应机制,及时解决联合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赵欣强调,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是加强校地合作的战略性举措,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案例梳理”与“机制研究”,尤其要聚焦思政育人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联合培养思政育人成果。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清华充分肯定了联合研究生院“多校协同、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并指出各参建高校需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联合培养的“定位、方案、蓝图”三个维度做好统筹规划;同时,建议福州学院持续加强学术氛围建设,为福州专项学生营造开放、创新的学术成长环境。

随后,福州学院副院长马海燕回顾了2024级福州专项联合培养开展情况,并从招生专业分布、课程模块设置、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汇报了2025级联合培养工作安排。

在交流研讨环节,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飞萍、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范功端、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蓝凯仔分别对2024级联合培养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招生规模、产教融合、科研合作机制、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各高校导师代表则聚焦2025级联合培养细节,就课程体系优化、跨学科交叉选课、导师团联合指导等具体事宜展开研讨,提出多项深化高校间协同合作、提升培养质量的建设性意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在学生联合培养体系构建与质量提升方面迈入新阶段。未来,各参建高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交流协作,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的联合培养机制,共同推动联合研究生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