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汇筑平台,协同创新助闽兴

2025年11月7日,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成功举办2025校企对接会暨产教融合战略推进会。
福州市科技局,福州新区综合协调局、投资促进局,长乐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化工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福建省19家重点企业代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天津大学8个科研团队齐聚一堂,共绘发展蓝图。
一、开幕致辞

长乐区副区长林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国家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他衷心期待校、企、地三方携手并肩,在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能。

天津大学校长助理、福州学院院长黄辉介绍了福州学院产教融合战略的推进情况。他表示,作为天津大学扎根八闽大地的“桥头堡”,福州学院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助力福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衔接。
二、校企合作 智启未来
(一)揭牌仪式
林宇、黄辉以及天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栗大超、福建省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丁共同为“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 揭牌。

工程师技术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迈入 “校企双导师、课程双体系、实践双基地” 的新阶段,将进一步为福建省、福州市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二)签约仪式
黄辉代表福州学院与福建永荣锦江、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福州高意光学、厦门盈趣科技4家公司分别签署《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




一纸协议承载着校企协同育人的共同责任,也开启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三)企业咨询专家聘书发放仪式
黄辉与福州学院党委书记李静松为10位企业专家颁发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企业咨询专家聘书。


企业咨询专家的聘任进一步汇聚了行业智慧与实践经验,推动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瞄准前沿 汇聚远见
(一)专题报告
栗大超系统介绍了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方案与发展路径。闽南师范大学卓莹鎗教授则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产权分析赋能企业”主题,分享了一流高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前沿实践与思考。


(二)专题研讨
校企双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对话。盈趣科技、高意集团、新大陆集团、海创光电、永荣控股、大东海实业、金源纺织、锐捷网络等企业代表均表达了与福州学院深度合作的期待,并希望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针对企业需求,学院将通过双导师协同培养、订单式人才储备、科研项目合作三大举措,持续构建校企深度协同、供需精准匹配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四、成果转化 科技赋能
(一)成果发布
范晓彬教授团队:介绍高导电石墨烯粉体/复合导电浆料
王晓飞教授团队:分布式算力网络赋能大模型服务和智能体应用
栗大超教授团队:生物信息测量与生物制造实验室拟转化成果
李立强教授团队:高稳定性有机半导体器件与应用
胡文彬教授团队:能源新材料与技术示范应用
杨全红教授团队:致密储能—高比能硅碳负极材料
姜忠义教授团队:仿生与生物启发下的膜
姜辉教授团队:金属功能材料研究组成果介绍
(二)投资人分享
陈龙腾-福建睿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本视角下产学研方向探讨
(三)学术报告

1.孙庆福——稀土超分子纳米容器结构组装与功能涌现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务委员,结构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陈惠鹏——类脑智能显示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员,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郑岩——大模型驱动的机器学习自动优化技术
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未来,福州学院将继续秉持“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教融汇,与政府、企业携手,将产教融合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景。